中国水利系统水质监测工作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首先在水文部门内增设了水质监测机构,进而建立健全了各流域水质监测中心,现已建成了覆盖全国的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实现了对水质的有效监测,在水质监测项目上,也由从天然水化学监测发展延伸而来,具有了综合河流天然水化学特征与河流水污染特征的监测。
在水利系统的水质监测是与水文站相结合的,充分利用了采样上具备的便利的条件,可以实现代表性强的高频次监测,具有流域管理和水量,水质同时监测的优势,结合水功能区管理要求,掌握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水体,省界水体、重要供水水源地、主要入河排污口的水质情况,有可能完成掌握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以及洪水淹没、河流断流后的复流、污水闸坝调度与水库调度等重要过程的水质突变情况。
水利的水质监测过去侧重于地表水水质监测,而水功能区划,要求综合考量水功能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水生态等水质的多个层面,水利系统要补充/调整/完善和建立新的水质检测网络。
《水法》的颁布实施,赋予了水利系统水行政管理主体的地位和权力,对水质监测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更高的要求,水质监测不仅要掌握面上水资源质量状况,还要对用水和排污进行有效监控。水利部门的水质监测主要侧重于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服务,与水资源管理、水工程调度相结合,监控入河排污状况及省际辖区水质状况,使水质监测具有服务于水行政执法的鲜明特征。
1、中间产品、原材料的质量检测。按照原国家水利电力部、能源部和现囝家水利部颁布的《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等7个验评标准f即SDJ249.1—88~SDJ249.6—88,SL38—92),以及有关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对砂石料等中间产品、水泥钢材等进场原材料质量进行全面检测。
2、水工金属结构、启闭机及机电产品的质量检测,水利水电工程中如闸门、压力钢管等金属结构。其制造中的检测,一般可分为:材料合格证及其检测报告、形位尺寸偏差检测、光滑柱(孔)面尺寸检测等其安装中的检测.一般可分为:构部件制造和质量检测、构件拼装检测、焊缝的无损探伤报告、金属结构安装调试检测、防腐处理检测、闸门启闭试运行检测、压力钢管水压试验和充水试验检测等启闭机及机电产品在安装前.应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及有关技术文件.并作好开箱检验记录在试运转前,应作好设备安装调试检测工作.同时应对设备在无负荷、静负荷、动负荷工况下作试运转检测工作。
3、单元工程质量检测。施工单位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三检制”,建设监理单位根据平行检测、跟踪检测资料.对单元工程质量进行评定的过程实际检测时,可按照水利部颁发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与示例》的要求,对单元工程的检查项目、检测项目作定性检验和定量检测。
4、工程外观质量检测。单位工程完工后。南质量监督机构组织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等单位组成外观质量评定组,并按照有关规定共同研究确定外观质量评定标准.对单位工程的外观质量进行现场检测.评定其质量等级。
5、工程竣工质量检测。工程项目完成后.在竣工验收前。按照有关规定对工程进行综合性的全面质量检测.为核定工程质量等级提供依据检测单位应为通过省级以上计量主管部门计量认证.取得相应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资格的单位。